過去十年間,網路產業快速變遷,社交媒體與影音平台接連崛起,從部落格、BBS、臉書,到 YouTube、抖音,一波波的新平台不斷改寫人們的內容消費與互動方式。而直播,作為即時互動與影音結合的產物,在這其中異軍突起,成為網路使用者習慣的一部分。
在台灣,live173 可說是最早一批投入本地直播市場的平台之一。它不僅是台灣直播產業的開拓者,也長年穩坐國內成人娛樂與互動直播的核心平台。本文將從產業歷史、平台定位、技術革新與社會影響等層面,剖析 live173 在直播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角色與文化意義。
一、台灣直播產業的演進:從單向觀看到即時互動
直播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。早期的直播,多半是以新聞轉播、電競比賽為主,屬於「一對多」的資訊輸出。真正讓直播普及到日常生活的,則是手機與無線網路的普及,搭配低延遲串流技術的進步,讓人人都能成為內容製作者。
台灣直播產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:
初期萌芽期(2010~2014)
網路帶寬逐漸升級,智慧型手機普及
平台以電腦為主,主打「視訊聊天」、「才藝表演」
live173 在此階段創立,定位為視訊直播平台,主打即時互動與內容自主
成長擴展期(2015~2019)
4G 推出後,手機直播成為主流
國內外直播平台競爭激烈,包括 17LIVE、浪 LIVE、Twitch、抖音等
直播主開始建立粉絲群,出現「打賞經濟」、「直播公會」制度
live173 逐步優化手機直播介面與會員互動機制,穩固中高齡用戶與情感陪伴市場
產業轉型期(2020~至今)
疫情促使直播需求激增,線上活動與虛擬互動爆發性成長
用戶習慣轉向「陪伴型」、「日常型」直播,強調長期互動
live173 擴大直播主培訓、公會經營與分潤制度,鞏固平台社群與經濟模型
二、live173 的定位與發展特色
與許多強調內容創作或專業節目的直播平台不同,live173 強調的是「即時互動」與「情感交流」,其成功關鍵在於清楚掌握以下幾個方向:
1. 主打成人娛樂與深度陪伴市場
live173 將自身定位在「成人互動直播」與「個人陪伴性節目」,不與強調才藝或競技的直播平台正面競爭,而是在情感連結與生活分享中建立黏著度。
這讓它擁有一批穩定的中高齡用戶,重視陪伴與社交,而非純粹視覺刺激。
2. 建立主播與觀眾的雙向情感關係
平台提供即時留言、虛擬禮物、點歌互動、私人訊息等功能,加強主播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。
許多長期使用 live173 的觀眾,會將特定主播視為「網路好友」甚至情感依附對象,這種人際關係深度是其他平台難以取代的。
3. 公會制度與經濟分潤機制成熟
live173 建立完整的主播培育與分潤制度,包括:
主播與平台、公會之間的三方合作架構
直播表現依流量與打賞分級,對應收入比例
提供主題指導、內容策劃與設備支援,協助主播成長
這些制度讓平台形成穩定的創作者生態圈,同時也提供創作者一條有成長性的收入管道。
三、技術創新與使用者體驗提升
live173 並非僅靠情感經營成功,其持續投入技術升級也是關鍵因素。以下幾點是平台過去幾年持續優化的面向:
1. 串流品質與設備支援
平台支援高畫質串流,並可依觀眾網速自動調整畫質,減少觀看延遲與斷線機率。亦支援手機、平板、PC 等多裝置開播,適應不同主播的設備條件。
2. 多樣化互動介面
從基本聊天室功能,到禮物動畫、排行榜、互動貼圖、聲音回饋等設計,強化觀眾的參與感與表現機會。
這些功能使直播不再是單向觀看,而是觀眾可以主動參與的體驗。
3. 智慧推薦與社群管理
透過演算法分析使用者觀看行為,推薦喜好的主播與節目,同時建立會員等級制度與專屬社群,增加留存與互動機率。
四、live173 的社會文化影響與討論
隨著平台用戶逐年增加,live173 不只是娛樂工具,也逐漸滲入台灣的社會結構與文化語境中。以下是其較為顯著的幾項影響:
1. 重構人際互動形式
傳統上,情感關係仰賴真實面對面建立;但在 live173 上,主播與觀眾雖未曾見面,卻能透過長時間互動累積熟悉感與認同感。
這種「半虛擬」關係結構反映出現代人對社交的渴望與對距離的重新詮釋。
2. 推動個人職涯多元化
直播不再只是年輕族群的短期副業,許多 live173 主播發展為全職工作者,甚至成立個人品牌、推出商品,進入「自媒體經營」階段。
對缺乏傳統專業背景的人來說,這是一條相對可行的創業途徑。
3. 引發倫理與媒體批評
由於 live173 主打成人向與陪伴互動,也曾受到外界對其內容尺度與使用者行為的質疑,包括:
是否涉及性別刻板印象或過度性化
是否鼓勵觀眾進行情感與經濟過度投入
主播與觀眾間的情感界線是否明確
這些討論突顯了平台須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內容自律壓力。
五、未來展望與策略思考
live173 若想持續維持在台灣直播產業的關鍵地位,勢必需要在技術、內容與文化策略上持續進化。以下是幾個可能的發展方向:
1. 虛擬直播與 AI 主播技術導入
結合虛擬角色與 AI 語音技術,降低主播的人力與形象壓力,也能吸引更年輕或具隱私考量的創作者加入。
2. 多語言與海外市場拓展
以中文市場為基礎,向東南亞、港澳、日韓等華語族群擴張,建立跨境陪伴型直播網絡。
3. 與心理健康、教育等產業結合
將情感陪伴從娛樂拓展到諮詢、輔導、教育等場景,打造更高價值的直播應用模式。
4. 強化社群自律與內容分級
面對爭議與市場監管,live173 必須強化內部審核與社群準則制定,建立更穩定與合法的使用環境。
結語:live173 在直播產業中的長青價值
儘管競爭激烈,新平台不斷崛起,但 live173 憑藉深厚的本地經營經驗、穩定的創作者與觀眾群,以及對市場需求的高度敏感,至今仍是台灣直播生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。
它不只是技術平台,更是一個結合情感、社群、經濟與文化的數位空間。隨著使用者對陪伴與互動的需求日增,live173 若能持續創新與自我定位調整,將有機會在直播產業長線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,甚至成為新型社交經濟與內容文化的樞紐。